近日,突如其來的合同終止公告讓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發科技)價值9.75億美元的口罩大單“說沒就沒了”。
公告當晚,金發科技披露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凈利潤達到24.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3.27%。8月11日,金發科技股價短暫上漲而后下跌,收跌4.66%,收報15.96元/股。業內分析認為,金發科技或存在操縱股價之嫌。

圖片來源:Wind
口罩從熱餑餑到“過剩”
8月9日晚,金發科技發布公告稱,美國某公司(下稱買方)收到金發科技(下稱賣方)提供的形式發票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應該向賣方支付訂單金額40%的前期款項。但買方經賣方同意適當延期后,仍未按訂單約定支付款項。
金發科技屢次就合同訂單是否繼續履行或延期履行的事項聯系美國某公司無果,遂認為合同訂單實際已經終止。
雖然口罩合同的訂購金額高達9.75億美元,但金發科技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罩概念股。Wind資料顯示,金發科技是一家聚焦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產、銷售和服務,為創造更加安全、舒適、便捷的人類生活提供全新的材料解決方案的新材料企業。
另外,其產品以自主創新開發為主,覆蓋了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特種工程塑料和環保高性能再生塑料等五大類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中新經緯記者梳理發現,其控股子公司廣東金發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在今年3月19日才發生變更,增加了多項業務,其中包含“醫療器械制造及進出口業務”和“醫用口罩、日用口罩(非醫用)制造及銷售”等。
而如今,不僅金發科技,如首航高科、黃山膠囊等上市公司也已開始降低、剝離口罩業務,甚至賣起了口罩制作工廠,口罩概念股涼涼?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中新經緯記者表示,疫情之下,口罩是熱餑餑,金發科技也瞄準了這門好生意。如今投資風口已過,即使未來需求再次爆發,也不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因為產能不會瞬間消失,機器和工人還在,所以未來一段時間,口罩依然“過剩”。
知名經濟學者宋清輝在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采訪時表示,當前口罩概念股可能正在失去投資的價值。他認為,目前國外口罩需求仍然處于激增狀態,口罩企業盈利還有空間,但相較疫情大暴發時期,已有所減少。隨著口罩價格回落,需求量下降等,口罩市場以及盈利空間正在進一步縮小。預計口罩行業將在2021年出現產能過剩局面,成為長期薄利行業,而代工企業利潤則會更微薄。
凈利增長373.27% 未說明合同終止原因
5月18日,金發科技首次披露公司與美國某公司簽訂上述訂單時表示,合同順利履行預計產生的凈利潤總額占公司2019年凈利潤的50%以上,且會對公司2020年度的經營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2019年年報顯示,金發科技去年凈利潤達到12.45億元人民幣,按照公告,合同順利履行預計產生的凈利潤高達6.23億元人民幣。
而8月9日,金發科技表示,本次合同的終止未對公司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產生重大不利影響。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9.3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17%;凈利潤24.1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73.27%。
金發科技此前在業績預增公告中解釋道,2020年上半年,改性塑料板塊產品毛利率穩步提升,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和特種工程塑料板塊產品銷量穩步增長、經營利潤提升。同時,公司增加熔噴料、熔噴布和口罩等防疫材料和產品生產線,對公司業績起到積極作用。
另外,金發科技在業績預告中提到,2020年上半年疫情發生以后,公司積極響應市場需求,研發、生產和銷售相關的防疫材料及用品,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但隨著國內外疫情防控的加強,全球防疫物品的需求可能發生變化。同時,供給市場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新的行業進入者將加劇市場競爭,未來公司防疫材料及用品銷售業績的持續性和增長潛力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中新經緯記者留意到,金發科技在半年報中披露,上半年共計銷售口罩類產品3.92億只,銷售區域包括6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報告期內醫療健康產品共實現營收16.30億元人民幣,遠不及剛失去的9.75億美元(67.70億元人民幣)口罩訂單。
然而,此次訂單被“鴿”對公司經營狀況帶來的影響,金發科技在半年報中并未就取消訂單的損失及買家未及時付款的原因作進一步說明。
業內:或有操縱股價嫌疑
8月10日,金發科技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監管工作函,要求說明前期合同訂立的具體情況、至今未披露交易對方的主要考慮和原因、合同對方不能履約的具體原因,公司知曉相關情況的時間,是否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時的情況等。
有投資者質疑,一份未支付前款的合同如何生效?又如何有約束力?金發科技將一份沒有法律保障的合同公之于眾,是否有操縱股價的嫌疑?
盤和林向中新經緯記者坦言,金發科技有操縱股價的嫌疑。“具體需要監管層來鑒定,看合同是否存在,合同不能履行的情況是否因為對方違約或者不可抗力。如果合同有保密條款,則可以只將相關信息給予監管部門。”
財經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郭施亮向中新經緯記者指出,分析金發科技是否有操縱股價的嫌疑,需要看幾個因素,一個是公司是否集中資金優勢或管理優勢,達到操縱股價的目的,或是否存在信息披露前提前布局的可能;二是信息披露是否對稱,在公告發布前后,是否存在重大隱瞞的信息。
“此前確實存在不少上市公司蹭熱點,憑借口罩防護等概念炒作股價的現象。金發科技也因口罩概念獲得資金炒作,股價上漲、市值攀升對公司來說,也是直接受益者。”對此,郭施亮表示,金發科技的信息披露是否存在重大隱瞞,或是否存在集中資金優勢操縱股價的現象,以及口罩訂單吃半年的疑點,將決定金發科技是否存在操縱股價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操縱股價上,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曾有先例。

圖片來源于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官網
2019年6月19日,證監會發布了一份行政處罰決定書稱,金發科技董事長袁志敏涉及內幕交易“金發科技”,被證監會處罰。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關注
麥當勞肯德基掀起打折促銷潮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天津雅迪召回TDT1126Z型電動車 腳踏間隙不合理怎么回事
科創板上市的芯海科技賄賂地方官員獲取政策補貼 凈利潤疑似“參水”
海南免稅店有多便宜 一臺iPhone便宜2000多 每人限購4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