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感冒買藥花2000元,如何規避藥店的那些“坑”?
今年2月初,當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蔓延的時候,上海白領陳佳偶感咳嗽,在家門口的一家大型連鎖藥店買藥,沒想到一下子被推銷了2000元。
“我當時有點咳嗽,又不敢去醫院,想趕緊買點藥吃,藥店的銷售員給我推薦了接近2000元的藥,因為心態焦慮又擔心,想也沒想就都買下來了。” 陳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咳嗽沒兩天見好,陳佳買回去的一堆藥就放在抽屜里積灰了。
陳佳的買藥遭遇在許多中老年群體中更為常見。推銷高價藥是線下藥店常用的手法之一。據啟信寶數據統計和梳理,全國藥品零售企業及其門店、分支機構等,2020年1月1日至今接受到的行政處罰信息(包含已經辦結處理完畢和尚未辦結處理完畢的行政處罰)累計發生12941次。與消費者權益相關的行政處罰行為中,未明碼標價、銷售假冒偽劣藥品、哄抬物價、發布虛假廣告,以及違法從事醫療器械經營,是較為常見的處罰類型。

藥店銷售的潛規則
今年疫情期間,線下藥店哄抬物價的現象屢有發生。
3月27日,上海誠康大藥房有限公司萬順路店零售貨架上的“雙黃連口服液”價簽上標示為79.4元,遠遠高于此前銷售的34.3元。對當事人涉嫌哄抬物價的違法行為,奉賢區市場監管局對其罰款。
5月26日,重慶市信一堂民本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因哄抬價格從而推動商品價格過快、過高上漲,被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場監督管理局處以罰款,并責令消除影響。
陳佳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她疫情期間在前文所述的藥店也買過一盒達仁堂的清肺消炎丸,藥價接近60元錢,打開盒子一看,里面一半的地方是空紙殼,另一半空間只有6小包藥丸,每袋重5g。按照成人的用量,每次一包、每天3次,一盒藥兩天就吃完了。
“賣水果禮盒的轉行賣藥了?”陳佳直言生不起病。她當時雖然也覺得藥價貴得離譜,但并沒有深究。幾個月后,在偶然翻看網上藥店頁面時,她發現同廠家、同品牌的“清肺消炎丸”在網上藥店只賣32元一盒。
藥價如何制定?線上線下價格區別在哪兒?實際上,2015年開始,藥價制定經歷了一次從“政府的手”到“市場的手”的轉變。
2015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衛生計生委(現為國家衛健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七部委聯合制定了《推進藥品價格改革的意見》,要求逐步建立以市場為主導的藥品價格形成機制,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藥品價格的直接干預。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藥品政府定價,藥品實際交易價格主要由市場競爭形成。
取消政府定價后,進入藥店的藥品價格需要藥店與藥企談判。
廣東康愛多連鎖藥房運營總監黃鉆柏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不少連鎖藥店為了獲得規模效應,降低藥品的進貨價成本,近年來不斷進行擴張。
線下實體藥店與網上藥店定價有何不同?黃鉆柏表示,實體藥房的藥品價格一般是根據周邊3公里的藥店來定價的,有些連鎖店是按片區來定價的。醫藥電商銷售商品是根據線上競爭對手來定價的,由于價格戰,商品價格不穩定,有下降趨勢,而且變化較大。
“醫藥電商銷售藥品以處方藥為主,來貨渠道一般是大的商業配送公司。醫藥電商還可以比價,很難出現哄抬物價的現象,只會出現為了促銷,互相殺價,藥品越賣越便宜。” 黃鉆柏說。
黃鉆柏認為,一般情況下,知名藥品價格都是透明的,但推薦藥品這里面有很多門道。
“由于線下租金成本高、人工費用高,而知名藥品價格都是透明的,利潤有限,所以藥店一般會制定一些政策,主推利潤高的產品,根據疾病搭配來主推。一般都是合理推薦藥品,個別藥店也會出現‘宰客’現象。”黃鉆柏說。
一名醫藥行業資深從業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實際上每個實體藥店除了店員外,還有一個角色是執業藥師。執業藥師和店員的職責是分開的,店員的職責往往是推銷藥品,而執業藥師會給患者一些比較專業的建議,“患者在買藥前,可以多跟執業藥師聊聊。”
線上線下快速進擊的藥房
啟信寶大數據統計顯示,全國藥品零售企業(不含門店及分支機構)共計480863家,其中有90家為上市公司,而注冊資本10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有1433家。
目前市場上線下零售藥店形成了大小藥店林立的生態,連鎖藥房的規模性擴張還在進行。
大型連鎖藥店國藥一致(000028.SZ)2019年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底,公司屬下國大藥房是全國銷售規模排名第一的醫藥零售企業,門店總數5021家,其中直營門店3744家;凈增門店數746家,其中新開直營店和加盟店凈增608家,并購凈增138家(不含吉林天和、養和堂)。
益豐藥房(603939.SH)、老百姓大藥房(603883.SH)等大型連鎖藥房發布的數據也顯示,公司近年來進行了快速擴張。
黃鉆柏認為,連鎖藥店快速擴張的一個目的是為了增加與藥企談判的籌碼,降低藥品進價。“目前管理方面都已經系統化,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通過系統銷售,所以經營都很規范。最大問題是行業競爭激烈,租金成本高、人工費用高,可能出現部分門店虧損,導致經營困難的情況。” 黃鉆柏說。
在線下藥店不斷擴張的同時,醫藥電商近年來也在持續發力。
2005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正式頒布,“藥房網”取得了第一張《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證,成為了第一家網上藥店。隨著近年來“健康中國2030”、“4+7”帶量采購、兩票制、新藥品法等政策出臺,醫藥電商的發展獲得了強力的政策支持。2018年,最新的“互聯網+醫療”政策出臺,使得網銷處方藥再度成為可能。

根據啟信寶統計,近十年來,從新增企業數量來看,互聯網醫藥電商經歷了加速發展,2019年新增企業13984家,按照目前的速度,今年新增企業數量將超過去年。
阿里健康、京東大藥房、叮當快藥等互聯網醫藥電商崛起,線下實體藥店也積極利用各類O2O平臺如餓了么、美團,或自建平臺(APP、微信小程序、企業商城)通過網上賣藥。
據商務部統計,2018年我國醫藥流通市場規模達21586億元,同比增長7.7%,增速有所回落。而電商作為醫藥流通的渠道之一,受益于全渠道的增長趨勢——2018年,醫藥電商市場規模達978億元,同比增長32.7%。
線下藥店亦面臨數字化轉型
相比于線下藥店,醫藥電商的藥品價格更為透明。
5月6日,數據研究和咨詢機構億歐智庫發布的《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顯示,72%的消費者被網上藥店的“價格優惠”吸引。72.1%的消費者認為“送貨上門/在家就可以購買到產品”、60.5%的消費者認為“品類繁多”是他們選擇網上購藥的原因。
線下藥店出現哄抬藥價的現象根本原因還是信息不對稱,網上藥店提供了豐富的比價空間,減少了消費者被忽悠的可能。
《白皮書》認為,醫藥電商與實體藥店間必然會產生更緊密的業務關聯,反觀實體藥店,在夯實現有業務的基礎上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數字化轉型,也將成為不可逆的特征。
《白皮書》也顯示,“不愿意網上購買處方藥”的顧慮因素中,79%的人表示擔心藥品質量,60%的人擔心缺乏專業的用藥指導。
無論是線下藥店還是網購,藥品的質量和安全始終是消費者最看重的因素。
7月底,上海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消息,因銷售劣藥,老百姓大藥房連鎖(上海)有限公司被罰沒3665.4元。
8月3日,廣東清遠百姓大藥房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因銷售假藥被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涉及食品藥品的法律制裁是很嚴厲的,包含從行政處罰到刑罰。“嚴格執行法律法規的話,正規藥店出現假藥概率應該是比較低的。”
黃鉆柏認為,目前法律對假藥的處罰很嚴厲,違法成本很高,醫藥電商平臺受到很多職業打假人監督,很少有商家敢以身試法,賣假藥只是個別單體藥店的現象,并且這種情況越來越少了。
如何進一步消除假藥現象?近日,開源證券研究所醫藥團隊發布的深度報告《醫藥流通:從合縱藥易購擬IPO看“互聯網+醫藥電商”的確定性趨勢》也提出,醫藥電商可以通過與源頭藥企合作根除假藥問題,藥品溯源技術實現藥品真偽可查證。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認為:“《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等與藥品電商密切相關的行業監管規則已施行多年,而即將出臺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等監管文件將進一步規范醫藥電商平臺,營造更為清朗的互聯網醫藥環境。”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關注
麥當勞肯德基掀起打折促銷潮 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天津雅迪召回TDT1126Z型電動車 腳踏間隙不合理怎么回事
科創板上市的芯海科技賄賂地方官員獲取政策補貼 凈利潤疑似“參水”
海南免稅店有多便宜 一臺iPhone便宜2000多 每人限購4件